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奔牛实验小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学生中心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7-02-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学生中心

 

奔牛实验小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学生中心工作计划
我校德育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区教育文体局的德育工作思路和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礼仪教育,坚持理论育人、文明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工作内涵、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做到三好:配好、管好、用好
德育即人育,我校要把德育队伍建设作为德育的先行工作、重点工作、核心工作来抓。
1、提升德育队伍素质。努力打造一支专业优、规范好、能力强的德育队伍。一是关注德育队伍的专业发展,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德育培训班、年度工作总结交流会等,提升工作策划设计、管理实施的能力和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二是进一步总结和提炼辅导员工作规律,实践和完善工作常规,把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和研究德育工作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新手段,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三是继续组织参加区班主任基本功竞赛,通过一轮轮的比赛,选拔优秀人才,树立优秀典型,有效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能力。
2、扩大德育队伍范围。德育工作人员要从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中层、班主任,延伸到思品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其他教职工,争取实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为德育做贡献,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德育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相应作用,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员育人。
3、坚持三级联动策略。一是上级带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为德育队伍全面提升打造平台。二是校级推动,学校要加强对德育工作人员的校本培训,结合德育工作中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突出问题、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实现智慧共生。三是自主能动,德育工作人员要主动制定、实施三年成长计划,实现岗位实践成才,促进分管干部、班主任的主动发展。
二、建设德育平台,做到三好:建好、管好、用好
1、夯实常规德育平台。我校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如:春芽电视台、红领巾广播、回收站等,进一步建设利用好本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少年宫、道德讲堂等德育平台,结合《晨会宝典》,突出活动开展的课程化、校本化、特色化,按照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总结提炼活动经验,构建学校完备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过程渐渐渗透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到润物无声,从而实现全程育人。
2、打造家校合作平台。以《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考核标准》(试行)为要求,进一步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完善家校合作制度,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好家长的作用。每学年一次的家长学校活动会邀请优秀宣讲员给家长传授先进的家教理念,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逐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网络教育体系工作机制,营造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爱学生幸福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全方位育人。
3、拓宽德育宣传平台。一是充分利用好传统宣传平台,借助黑板报、橱窗、文化墙、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平台,宣传学校德育特色文化建设的成果。二是进一步利用区、市教育网、《常州晚报》、常州电视台等区、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扩大教育影响,凝练品牌力量。三是拓展新媒体宣传渠道,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拓宽宣传阵地,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对学校德育特色工作的宣传报道,彰显学校德育品牌。让全体师生、家长理解学校德育工作、参与学校德育工作、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在校内外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从而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三、开展德育活动,重视三抓:抓规范、抓重点、抓特色
1、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爱祖国、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和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和实现伟大“中国梦”教育相结合,继续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实实在在的活动为载体和途径,不断打造活动平台,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活动效果,让广大青少年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树立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诚实守信、自强自立、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良好思想品质。
2、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祖国历史、感受家乡发展变化。积极组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经典诵读、童谣创作传唱”活动、“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展演等活动,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周边地区的德育资源,结合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时机,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种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积极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努力贯彻落实省文明委《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常州市中小学深入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新一轮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为契机,以“学校道德讲堂”建设为平台,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典礼等仪式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切实开展公民道德和法制规范教育,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师生的行为准则,成为内化的品质和外化的行为。
4、积极开展关爱教育。一是进一步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发动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彰显我校服务社会的决心和能力。二是进一步开展关爱教育,大力落实帮困助学工作,开发多种渠道,利用多种资源,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来关爱弱势群体,重点关注经济、学业困难的学生、有心理偏差和行为异常的学生、家庭变故的学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不仅要从经济上帮助,更要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做好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关爱他们,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深入推进生命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整合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和红十字教育等生命教育内涵,以3月的生命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形成生命教育的高潮,并延伸至日常工作中,突出常态化。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构建生命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争做合格公民,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自救自护教育,积极开展防震减灾教育、火灾地震等逃生演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互助能力。
6、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教育。以区青少年科技节为平台,以区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为抓手,结合学校科技节、少年宫建设,整合、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参加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生国际数棋竞赛、中小学生航模竞赛、中小学生建筑模型竞赛、小学生七巧板竞赛等;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市、省级金钥匙科技竞赛、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科技素养。
四、打造德育品牌,注重四有:有主题、有方案、有过程、有成效
继续坚持实施“一校一品”的德育品牌战略,全力打造我校的“春芽”手拉手地球村这个德育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地球村”氛围,全校就是一个地球村,学校布置将地球村思想融入每一寸土、每一面墙。每个学生都是小村民。村内设有小村长、回收站小站长、小会计、小记者、环保小博士等岗位。大本营负责布置地球村各项工作,检查监督各村委的活动情况,以及汇总、表彰各村委的工作。各村委在大本营的组织带领下踊跃参加废品回收、红领巾义卖、环保夏令营、雏鹰假日小队等环保宣传和环保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活动外延,整合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强调队员体验与队员自主管理,培养队员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促使队员们成为身心健康、热心环保、勇于实践、快乐成长的地球村小公民。
                                       
附每月工作安排:
 
二月:制定计划  扬帆起航
1、制定学生中心、少先队工作计划、班队工作计划;
2、围绕“新学期 新希望”主题出好第一期黑板报;
3、第一周班队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生活,细数寒假收获,说优点、讲不足、手拉手、同进步。表彰活动中的先进个人。
4、上交“缤纷冬日”相关活动材料。
三月:热爱生命 我先行
1校园不文明现象大搜查;
 2、“热爱生命 我先行”生命教育月活动;
     3、“热爱生命”主题队会观摩活动,执教班级:四4班,执教者:朱敏;
     4、三月围绕“文明礼仪”主题出好第二期黑板报。
四月:经典文化 传承发扬
1、“生命之水”主题教育活动;
    2、 清明节祭扫;
 3主题队会观摩活动执教班级:三2班,执教者:陆霞;
4、“四好少年”评选活动;
     5、出好第三期黑板报。
五月:缤纷五月 多彩生活
1、科技节活动;
     2、艺术节活动;
     3、“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教育活动;
 4、出好第四期黑板报;
     5、迎接全区少先队工作督查。
6、开展“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
六月:放飞理想  展示风采
1、六一表彰大会;
2、“五防”教育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
3、学生中心、少先队工作总结;
4、暑假安全教育;
5、组织“七彩夏日”暑期系列活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