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基于学生立场构建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管理网站  
认识平均分
发布时间:2014-11-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美玉

 

认识平均分
奔牛实验小学  朱美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过程中,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对平均分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构建平均分的表象。同时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在活动中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平均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方法;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课前准备:圆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A、初步认识
1、引入:小朋友看,是谁?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到花果山,小猴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抢着要吃。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得学会分桃。”
2、出示例1。把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强调“两堆”)
操作:拿出6个圆片代替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并用这样的话说说自己的分法:“我把6个桃分成两堆,一堆()个,另一堆( )个。”
4、学生观察:你觉得三种分法,哪种分法公平?为什么?
5、揭示平均分:这种分法一堆3个,另一堆也是3个,“一堆”在数学中也可以说成“一份”,(相机板书:一堆——一份)我们就说一份3个,另一份也是3个,每堆都是3个,那就说成每份都是3个(板书:每堆——每份)。
我们就说每份个数是同样多的。像这样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这些分法(指不是平均分的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今天我们主要研究平均分,这些不是平均分的我们就收起来吧!
6、做“想想做做”第1
考考你,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说说理由。
7、小结:无论2份还是现在的3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B、加深认识、
1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学生板演。(贴到黑板上)
2、学生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一份2个,一份2个,一份2个,每份几个?同样多吗?
一份1个,一份1个,一份1个,……每份几个?同样多吗?是不是平均分?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3、强调:无论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均分”。板书课题:认识平均分)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爱的孙悟空来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主意力,拉开了自主探究的序幕。整个探究过程都是围绕了“分”,可这里的分是有层次的分,先是由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分,在对多种分法的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遴选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在教师的介绍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接着让学生根据概念来判断什么是平均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6个桃再来平均分,可以每2个一份,也可以每1个一份,学生在操作交流中体会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的过程和结果,在不同中体会相同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直达概念的内涵。整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对新知感兴趣而去学习、去探索、再去运用,体现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A 、教学例2
1、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聪明,他一高兴,变出了8个桃,要大家分一分。(先摆出8个桃,再出示例2
2、学生操作:请小朋友拿出8个小圆片代替桃来分一分。
3、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实物投影演示说一说怎样分。(先取出2个分给1个小朋友,再取出2个分给一个小朋友,……直至8个圆片全部分完。)
4、除了用圆片分一分,还可以在图里圈一圈。你想怎样圈?演示圈一圈,边圈边数
5、说说分法: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人。
6、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7、刚才8个桃是是怎样平均分的?指出:每人2个,就是按每2个一份(多指生说),可以分成4份。(板书:每()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分成4份,就表示可以分给(4 )个人。
你能把下面一句话也连起来说一说吗?(同桌互相说,点名说,集体说)
【设计意图:在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后,继续让学生分8个桃。从具体操作过渡到在图中圈一圈,并用完整的句子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人”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在此基础上,建构平均分的模型“每()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
 
B教学“试一试”
1、孙悟空看大家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小朋友玩分小棒的游戏呢!
2、出示试一试,说说题意。
3、解决第一个问题。12根小棒,每2根一份的分,就是表示每次拿出几根小棒?看能分成几份?你能分一分吗?
请你数出12根小棒,自己动手分一分,分完后把你分的结果说一说。
12根小棒,每()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指名几人说这一句话。不错!你能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填一填吗?写在练习纸上的第一幅图下。
4、接下来挑战第2个问题,有信心吗?
12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在第二幅图中圈一圈、说一说。交流
512根小棒除了这样平均分,还可以每几根一份来平均分呢?
请小朋友试着分一分,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讨论一下,说一说。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交流分法与结果,在白板上整理出各种分法。
6、比较总结:回想刚才我们分小棒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说出相同与不同)
   引导:指图,第一次每( )根一份来分,第二次每( )根一份来分,第三次每( )根一份来分……看可以分成( )份。
7、小结:刚才我们分圆片、分小棒这些分法都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看结果是分成几份,这些都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指板书)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由扶到放,老师先带着学生用12根小棒去操作“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圈一圈,写一写自己的分法;再“每3根一份”,让孩子有目标地去分;最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想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把想到的分法在作业纸上展示出来。这样既分解了难点,又让学生很快能解决问题,使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照样子想到一些分法,体会了平均分的含义。在总结时,把所有的分法按顺序呈现,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找一找相同部分和不同之处,让学生自己发现,今天学的平均分都是先看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是平均分中的一种分法,加深了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过渡。孙悟空看见大家这么棒,拿出了饼干巧克力招待大家呢!我们也来分一分吧!
1、想想做做第2
示范第一题,先读要求,再圈一圈。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
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
2、想想做做第3
让学生看图,读题。这么多气球,它们不像饼干巧克力那样排成整齐的一排,可怎么分呢?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吧。
指名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里分15个气球是不是平均分?每几个一份来分的,分成了几份?
设计意图:分层次练习,一方面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加深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气球图的处理,在于一个活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选择多种解题策略创设时空,然后在多种平均分的方法交流中,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渐脱离直观动作,向抽象思维过渡,为认识除法的教学埋下伏笔。】
 
四、总结全课,回归生活。
小朋友今天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现在能不能试着把你学到的本领讲一讲。
总结:通过动手摆学具分一分,认识了平均分,按每几个一份,结果可以看分成几份。看来摆学具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呀!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分的事情吗?学生说一说。老师课前带来了一些圆片,每人分10个,也是平均分啊!
奖励:老师带来20个巧克力或学习用品奖励给上课积极动手动脑的小朋友,老师想每5个一份来平均分,可以分成几人?如果每4个一份呢?每2个一份呢?发奖品。
设计意图:前面平均分的话题都是由老师提供,现在让学生用平均分的概念去寻找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