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绘本、教材,助力阅读教学
奔牛实验小学 赵璐
摘要:由于小学低年段孩子识字量普遍较少,理解能力低,而绘本故事图文结合、内容浅显易懂,贴合了学生认知特点,因而近些年来,绘本在儿童文学领域日益兴盛。很多小学语文老师也越来越喜欢在课堂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探索绘本与教材之间有效融合的方法、策略,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关键词:绘本 教材 小学语文 阅读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定是学校语文老师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孩子在不同的年龄,他(她)所处的生存环境、遭遇的生活经历、以及身心发展情况都是不同的,因而要给儿童提供科学的、有计划性的图书。绘本故事图文结合、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小学低年段孩子的心理和认知水平,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情感意志等作用,而这一切也是我们语文学科的教学追求。曹文轩老师说过,“人一生要读两种书,一种是打地基的书,一种是打完地基以后读的书。”绘本绝对是一种奠基阅读能力的读物。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绘本的优势,将绘本与小学低段语文教材结合,使语文课堂内容更丰富、课堂效果更显著。
但是要作为低段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的辅助和延伸,如何挑选绘本,使其与教材紧密、有效结合,如何巧妙处理绘本内容和语言,促进教学、课堂、师生成长,这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多多思考和实践。
一、精选绘本,遵循教材编排系统性
绘本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实际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绘本阅读重视程度的不同,教师自身阅读指导能力的不同,在绘本选择上往往出现极大的随意性,学生在绘本阅读上也就存在盲目性,阅读效果不佳。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学科内容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总体内容安排合理、科学。它将选文、活动、知识等有机结合,用少量的课文做示范,让学生学会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
要想绘本阅读与低年级语文教材有效结合,首先应该依据语文教材自身编排体系,认真梳理低年段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以及组合方式。像部编版语文第二学段开始编排单元导语,第二、第三学段每个单元都编排了单元导语,在精美的画面下分两部分表述,其中第一部分就是用一二句话点明单元主题,一般为名言警句,也有部分内容自编改变。在单元内容组合方式上进行多元化单元组合方式,有些是题材组合,有些是文体组合,也有综合组合。然后根据每单元的主题内容以及组合方式,确立与这些主题、方式相关联的绘本,做到有系统、有规范、有梯度地安排绘本阅读内容,充分地为语文教材做延伸与拓展、巩固学生课堂所学、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与深度。
比如,一年级尤其是上学期绘本阅读主要由教师导读,学生通过绘本展开口语交际,慢慢过渡到下学期学习绘本的语言、文字,模仿说话、写话。一年级下学期我们确定了伙伴、家人、动物、夏天、习惯、学问等八个主题,分别推荐《你是我最好的朋友》《长大做个好爷爷》《三只母鸡和一只孔雀》《温妮去海边》《火龙爸爸戒烟记》《温妮又飞起来啦》等八本绘本,有序推进“绘本阅读”的开展,做到阅读层次循序渐进、阅读时间充分有效。
二、指导看图,着重教材指导目的性
鉴于小学低年段学生有限的识字量,大多数的孩子都是通过看图去想象自己阅读的故事,也可以说绘本阅读是学生们通过阅读图片完成的。绘本故事将抽象的文字内容与简明易懂、鲜艳直观的画面融合,学生在阅读绘本时可以结合画面理解绘本中的文字,降低了学生的文本阅读难度。同时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更容易体会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加深了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可以说,绘本阅读完成情况,是与学生的读图能力息息相关的。
因而平时,老师在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关注教材文本,还要关注教材插图,教师在观察插图上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指导。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以读故事的形式开展课程,让孩子先去读插图,提醒学生看图要有顺序、有条理,对于细节部分要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通过联想,将一幅幅的图片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发。
例如,在执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寒号鸟》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画,在课堂中进行绘本教学。出示插图后,引导学生细细地观察插图中的形象、细节、色彩、等,感受画面所展示的内容、所表达的意蕴、所流露的情感,对文字以外、插图以外的世界进行联想。当学生们看到后续插图中只有喜鹊,没有寒号鸟身影时,教师引导学生们大胆猜测:寒号鸟去哪里了呢?是被冻死了吗?这中间发生了哪些事情呢?学生根据画面捕捉信息,大胆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充满惊喜与趣味。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猜测大胆明晰地表达出来,让生动逼真的故事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绘本,突出教材内容延展性。
绘本能有效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将生动有趣的绘本引入课堂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和学习语境中。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开篇课文是“我上学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这时选择通俗易懂的绘本故事《小阿力的大学校》作为学前导入, 学生乐于接受。这本绘本沟通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心灵世界,教师理解孩子的不适应,孩子感受到教师与同学的爱,在情绪平稳的状况下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意识,度过心理适应期。因此,将绘本故事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不仅能丰富课文内容,还能使学生有丰富的感情体验。
再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发生的变化,“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而绘本故事《七彩下雨天》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雨的美和神奇,教师描述“哗啦啦,哗啦啦,下雨了!如果下雨了你会想到一些什么事情呢?那如果天空下起红色的雨,你会怎样,小动物们会怎么样?如果天空下起橙色的雨呢,你又感觉怎么样?如果天空下起蓝色的雨呢……”学生大胆想象,他们的无限想象让雨变得更神奇、更有趣味。即使语言很幼稚、朴素,但是学生模仿绘本中的语言,运用教材中的所学,对绘本进行第二次创作,拓展、延伸和运用教材内容,这不就是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吗?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么语文教材有着准确、规范、优美、生动的语言, 学生语言输出的内容就应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挑战性和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了从知识摄取到能力发展的过渡。我们应该基于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相关绘本,这样在深化课本知识学习的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的机会。
将绘本与语文教材相融合,切实为语文教学服务,不但符合了部编版教材的编写意图,而且顺应了课程改革的需要。在绘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绘本定位要准确,教师引导启发有节制,师生互动有乐趣,这样教师喜欢、孩子喜欢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