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的一致性是当前各科教学研究的热点,它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的实质是常规教学的科学化:有效设置教学目标、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及时融入教学评价。但是观察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不一致现象比比皆是:课堂教学中没有目标导向,活动与目标存在“两张皮”现象,脱离了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成了教案中的一个“摆设”;评价意识缺失,教评分离,“教而不评、评而不教”的现象使课堂教学成为一本“有教无凭”的糊涂账。开展教学评的一致性要求将目标、教学、评价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教学目标是教学与评价的方向,课堂教学是学生通过系列学习活动达成目标的过程,评价是对目标达成度的判断。
如何实施教-学-评的一致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首先是在《标准》框架下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其次是基于目标的教学活动,然后是依据目标的学习评价。
一、目标:具体可测,让教评有据可依。
评价与教学都指向目标。目标制定的合适与否非常重要。教学目标制定的根本依据是什么?是课程目标。英语课程的目标有三个层次:课程总目标,课程分级目标和课程分级标准。总目标提供了目标的总体框架结构,分级目标在整体框架下按五个级别描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表现,分级标准进一步细化了总目标和分级目标。分级标准以学生“能做什么”的形式进行具体描述,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教学:教评交互,指向目标的达成。
在课堂上,我们力图围绕目标,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践行一目标一落实,一落实一评价,一评价一促进,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和学生的学有所得。课堂上的评价是基于目标的教学行为,呈现的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而非结果的静。新的评价理念把评价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检测目标达成的有效手段,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是目标导引下的学-教-评-教-学……层级递进。课堂评价不只是表扬和批评、判断和下结论,它更应包括学生的回答问题、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小组活动、课堂作业和教师的观察、问卷调查和个别交流等。教学目标主导并决定着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的跟进,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围绕学习目标有机渗透,达成并验证学习目标,是一个“设标—达标—验标”的教-学-评一体化过程。教师要有意识的关注情境、对话等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与品质,强化目标意识,及时判断、反思学习活动和学习目标的契合性,如此,评价才能真正发挥诊断与导向功能,确保学习路径始终指向目标。
三、评价:有效多元,精准评价促学生发展。
《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评价应采取与平时教学相近的、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进行。课堂评价是指围绕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各种评价形式的总称。它通常泛指所有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的活动,既包括教学情境中师生问答和引导,也包括教师对学生表情、动作、学习状态和个性特征等情况随时随地的观察和判断,还包括各种课堂练习、课堂测验和课后作业。凡是能获得目标对应行为的有效证据,都是合适的评价方法,而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否有效、合适,关键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结果,认真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学习中的进步和失误,形成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获得真正地成长。
目标导向的教学与评价首先从目标的确定入手,教学和评价体现目标的导向作用。目标设计关系着教学实施策略的选择和过程,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学过程采用教评相互方式收集和反馈教学信息,以调整和控制教学进程;多维评价方法精确反应学生发展和进步的历程,让学生看到成长的足迹,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陆银佳 苏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