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当教育目的聚焦在核心素养时,做事与做人的教育,便备受重视,目的变了,手段就必须变革,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何以能够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定是有着太多值得追寻的教育意味。翻开夏雪梅博士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国庆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最能打动我的一句话,让每个孩子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一、何谓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学习素养的本质是心智的灵活转换,作者用博士和农民工如何识别空肥皂盒,这一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述了,学习素养正是指人在情境转换中有意识的调动以往所学知识和反思经历,凝聚成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品质,培养具备这样的学习素养的人,是教育所要追求的全部要义。
二、那么如何追求这样的教育要义?项目化学习,又是如何应对这样的教育要义呢?
在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一章中提到,儿童在实践中经历完全不同的学习过程,观察,思考,讨论,运用证据实验决策,获得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最终指向的是儿童心智的成长和转换的自由,这种心智的自由不是独立的,而是在思考,认知和决策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灵活性,项目化学习为儿童提供了这样的跨情境思考和转换的可能性。
三、教师如何做才能使儿童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呢?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以积极思维,如何实践知识独立地或与同伴合作利用技术支持做出项目成果呢?
完整的项目化学习设计需要从6个维度回应这些问题;
1.核心知识,项目化学习所指上的核心知识是什么?
2.驱动性的问题,项目化学习用怎样的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投入,
3.高阶认知驱动性问题将引发学生经历怎样的高阶认知历程?
4.学习实践,学生将在项目化学习中经历怎样的持续与多样的实践,
5.公开成果,项目将期待学生产生怎样的成果?
6.学习评价,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项目化学习成果?
不难看出,这样系统综合的思考已经超出了我们常规理解的教学设计的范畴,它整合了学习的设计与课程的设计课程设计。作为老师,我们可以从以下方法,着手使儿童成为心智的自由学习者。
第一,寻找核心知识,作为项目设计者,我们常常犯的错误便是从项目活动开始,就忘记了应该从期待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出发,项目设计者需要借助课程标准教材等材料寻找关键概念或能力,确认与这些关键概念能力相关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此达到知识与素养的兼得。比如叶子茶等。我们常常想的是围绕它可以开展哪些项目活动?但是这样的活动,是从老师的角度去想的,忽视了需要通过叶子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是什么?当目光专注于活动时,便是为了项目而项目,忽视了项目本身是为学习而生,为发展儿童的心智而来。
第二,形成本质问题并将其转化为驱动性问题。教师要将核心知识用问题的方式表现出来,问题有两类,一类是本质问题,直接指向核心知识中的概念或能力,可以是抽象的,另一类是驱动性问题,即将本质问题进一步转化为适合某个年龄段学生的问题,以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如10岁成长礼,项目学习,核心概念是要让学生懂得10岁的意义,感受成长,这是抽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不容易理解,但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给10岁留下有意义的踪迹,为驱动性问题,便能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其中。
第三,澄清项目的高阶认知策略。澄清项目的高阶认知策略项目化学习主要是通过高阶认知带动低阶认知,设计者需要澄清驱动性问题和学习成果中隐含的主要的高阶认知策略类型。对高阶认知策略的明晰设计能整合基础知识与技能,实现概念知识的项目化学习。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六个方面的高阶策略:问题解决、创见、决策、实验、调研和系统分析。高阶学习一般又是基于“获取和整合知识”和“扩展和精炼知识”两个低阶学习进行的。当然,在项目化学习中,高阶认知策略的使用会涉及大量的低阶认知策略,既需要互相搭配,也需要多种策略组合,这需要教师在项目设计中慢慢摸索。
第四,确认主要的学习实践。实践强调的是“做”和“学”的不可分割性,这就意味着项目化学习不仅包含“做”,不仅包含技能,还包含着“学”,包含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本书提出了五种学习实践,大多数项目化学习会涉及至少三种实践。教师可以根据项目类型、驱动性问题的特征和项目历程需要融入适当的学习实践。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化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完成活动以做出成果,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历程,而这个历程是要锻炼和培育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灵活的心智转换,必须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实习实践”,而不是按部就班完成探究的流程。
第五,明确学习成果及公开方式。设计者需要在设计阶段就做好规划,对这样的驱动性问题,期待学生个体、群体产生怎样的学习成果,成果要点有哪些,最低标准是什么,用怎样的方式公开呈现出来或应用到个体的生活中。这一阶段其实就已经开始对最终成果的评价进行初步设计了。有价值的成果必然指向驱动性问题,具有思维的真实性,同时这个成果包括个人成果和团队成果,最重要的是成果要指向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而我们常常忽视的一点就是成果不只是要求学生“做出”什么,还应该包含对“怎么做”的说明,那些过程性资料的展示更能体现学生实践的历程,以及实践的意义。
第六,设计覆盖全程的评价。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指向学习目标,包含表现性评价和纸笔测试类的多维评价,区别于常规教学的一个分数定评价,它是与成果的产生、公开的成果汇报紧密相连的。完整的成果设计包含成果的量规设计。此外,项目化学习还要对学习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以引发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当然,评价人不只是教师,还可以是学生自己或团队成员,这样更能增加学生的实践反思能力。
成就儿童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需得项目设计者对这六个要素(步骤)反复甚酌,及时调整,形成完善的学习系统,才能为实现学习者心智转换,创造出新成果提供可能。